5月14日,我院“風景園林系列講座——第三期”成功舉辦。特邀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北京林業(yè)大學數字景觀實驗室主任蔡凌豪作題為《萬象互聯(lián)——北京林業(yè)大學校園公共空間更新》專題講座。講座主要對北林校園內溪山行旅、樹洞花園、薄房子、星泉花園和森林之心這五個空間改造項目展開講解?;顒佑梢?guī)劃分院總規(guī)劃師劉明超主持。
蔡凌豪教授由“疏離時代”引入,講述了時代背景下,現(xiàn)存的血脈疏離、信息疏離、疫病疏離、時光疏離等問題,提出將景觀作為連接器與放大器,以“自然感知”、“萬物互聯(lián)”、“記憶錨點”、“時空敘事”、“未知可能”為設計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對北林校園局部空間景觀提升改造的實例講解,明晰景觀與城市、校園、建筑以及使用者之間對話和共生關系。
“溪山行旅”位于學研中心U型半開放式的內院空間,建設時間較早,以水流計算模型及座椅力學計算模型讓我們感受到數字景觀在設計當中的實踐魅力。
“樹洞花園”的場地早前是北京林業(yè)大學1號學生宿舍樓北側的一片破敗的自行車停車棚,以“我們相對而望,任時光,兀自生長”為主題,設置三個表達“相望”主題的景觀裝置——“樹洞轉亭”,頗具互動感與吸引力。
“薄房子”位于食堂與4號公寓樓之間的狹長場地,采用“折紙”的藝術手法,以“薄房子,輕Talk”為主題打造成為校園一角獨具特色的公共交流區(qū)域,構筑物以鋼板和巴勞木為原料,白色面層采用超疏水納米自潔材料,展現(xiàn)了新材料新工藝在實際項目應用的重要性。
“星泉花園”位于13號樓下沉廣場位置,最具特色的噴泉水景通過人工智能裝置將來往學生的十二星座信息導入,噴泉則依據星座形成不同噴涌形態(tài),展示了互動景觀的趣味性。
“森林之心”是2020年9月份完成的最新改造項目,包括林中博物館、梅園、校史泉、光雨之泉等9處特色景觀節(jié)點,總體改造面積12000平方米。巧妙結合地形融入山水理念,并且運用雨水收集裝置、智慧互動裝置等新型做法,成為北林校園內又一“網紅地”。
蔡凌豪教授以深厚的文學底蘊、極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向我們展示了數字景觀、智慧校園的科學魅力,詼諧幽默的講解征服了全場聽眾。講座還吸引了山東建筑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任震院長、姜芊孜博士、王越博士以及風景園林專業(yè)的同學前來參加。在現(xiàn)場大家還通過提問的形式與蔡凌豪老師進行了學術問題的交流和探討。本期講座在熱烈地掌聲中結束,“風景園林系列講座”將持續(xù)舉辦,敬請期待!
責編 | 蔡利曉
主編 | 李端杰